爱看书屋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618章 三家联手!!!

第618章 三家联手!!!


七九年9月里的一天,一次香江商业史上非常重要的会晤在中环文华酒店发生。

    当日早上,“刘氏海外投资”董事长刘述栋在家中接到一个电话。

    对方是香江商界大有来头的人物,他想邀请刘述栋见面会晤。

    刘述栋刚心想,他和这人只是见过几面根本没有交情,为何突然如此郑重地邀他会晤,肯定是有极为重要的事情商谈。

    这位相约刘述栋的人就是李家成。

    当刘述栋轻装简行悄然抵达中环文华酒店时,令他颇感意外的是,李家成早已在会客厅恭候多时。

    “刘先生大驾光临,真是蓬荜生辉啊!”李家成快步迎上前去,脸上带着诚挚的笑容,语气中透着几分敬重。

    这位商界巨子对刘述栋如此礼遇,还要追溯到一周前那个惊心动魄的发现。

    当时李家成敏锐地察觉到,股市中竟有两股神秘资金在暗中吸纳“九龙仓“的股票。

    经过深入调查,他发现其中一股资金来自赫赫有名的香江船王包宇刚,而另一股像是突然横空出世一般。

    向来谨慎的李家成立即调集精兵强将,重点调查了这家名为“刘氏海外投资”的金融公司。

    通过层层抽丝剥茧,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李家成原以为这家名不见经传的金融公司不过是条小鱼小虾,凭借自己的手腕完全可以轻松拿捏,让对方知难而退。

    然而调查结果却令他始料未及——当真相浮出水面时,这位商界巨擘竟惊出一身冷汗。

    这家“刘氏海外投资“哪里是什么小角色,分明是潜伏在金融深海中的庞然巨鳄。

    更令人震惊的是,“刘氏海外”不仅暗中持有“九龙仓”的股份,更在悄无声息地蚕食香江诸多上市企业的股权。

    最让李家成坐立不安的是,就连他视为囊中之物的“和记黄埔”,也早已被这家神秘公司列入了收购清单。

    倘若说李家成对“九龙仓”的未来前景极为看好,因而暗中悄然布局的话。

    那么“和记黄埔”则是他真正梦寐以求的立业根基。

    为了拿下“和记黄埔”,李家成不知耗费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么沉重的代价。

    如今竟有人胆敢虎口夺食?这令他既震惊又愤怒!

    然而冷静思忖后,李家成意识到不宜与这家神秘而实力雄厚的“刘氏海外投资”彻底决裂。

    毕竟,他同样不愿过早暴露自己对“和记黄埔”的图谋,以免惊动其背后实力雄厚的Y资财团。

    在70年代那会儿,香江的商界几乎是Y资公司的天下,H资虽然已经冒起,但还不是Y资的对手。

    香江五大Y资大财团实力非同小可,即汇丰、怡和、太古、会德丰、和记黄埔。

    当中的怡和集团,属下还有两家大企业,分别是置地和九龙仓。

    当时的九龙仓是香江最重要上市公司之一,市值甚高,基本业务包括地产物业、运输、酒店、码头等。

    如果经营得法,按照九龙仓的潜力,肯定大有可为,利润甚丰,但问题却出在九龙仓当时的管理上,因为过于因循守旧,以致股价并没有因为香江经济向好而显著向上。

    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由Y资控制的九龙仓,渐渐成了新兴H资李家成、包宇刚等人的垂涎之物。

    经过缜密考量,李家成敏锐地意识到,若任由三大H资势力混战,最终只会让Y资渔翁得利,还会暴露了他们的企图,从而引起Y资都警觉。

    这位商业巨擘当机立断,决定先发制人。

    他首先约见了素有交情的船王包宇刚。

    在维多利亚港畔的私人会所里,李家成推心置腹地分析局势:“包兄,与其两败俱伤,不如我们联手。我愿意以市价出让2000万股'九龙仓'的股权。”他轻叩着红木桌面,目光炯炯地补充道:“但有个条件——我们要结成战略同盟,共同应对那家神秘的'刘氏海外投资'。”

    包宇刚闻言会意,这位纵横四海的老船王当即抚掌称善:“李兄高见!这样我既能拿下'九龙仓',又能助你争夺'和记黄埔',实乃两全之策。”两人举杯相庆,一场足以改写香江商界格局的强强联手就此达成。

    在李家成与包宇刚敲定合作协议后,觉得宜早不宜迟,必须立即采取行动以防节外生枝。

    于是,李家成迅速拨通了“刘氏海外投资集团”董事长刘述栋的私人移动电话。

    正是这次关键性的联络,促成了刘述栋次日亲赴文华酒店的商务会晤。

    “刘先生,容我荣幸地为二位引荐——这位是享誉香江的航运巨擘包宇刚先生。

    包兄,站在您面前的这位青年才俊,正是'刘氏海外投资'的掌舵人刘述栋先生!”

    李家成见刘述栋准时赴约,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的光芒。

    他暗自思忖:这场会面能有如此顺利的开端,不正是预示着合作成功的美好前景吗?

    “刘先生,久闻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包先生客气了,您才是商界泰斗,晚辈仰慕已久!”

    李家成见状,连忙笑着打圆场:“二位都是贵客,不如先入座详谈?”

    刘述栋与包宇刚默契地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恭敬不如从命!”

    “请上座!”

    “您先请!”

    待宾主落座后,包宇刚仔细打量着对面的刘述栋,心中暗自诧异:这位年轻人气度不凡,举手投足间透着与年龄不符的沉稳。

    他不由得暗自思忖:“看这位的模样,恐怕还不到而立之年?

    不知是哪家名门之后,为何我在商界从未听闻?

    东南亚华人圈中,何时出了这般年轻有为的刘姓才俊?”

    包李二人仔细打量着刘述栋,只见他神色自若地品着茶,举手投足间尽显从容气度。

    而刘述栋则心中暗自思忖:这两位商界巨子突然邀约,究竟所为何事?

    “刘先生,冒昧请教,不知您仙乡何处?”包宇刚面带和煦笑容,语气温和地问道。

    刘述栋优雅地放下青瓷茶盏,不疾不徐地答道:“包先生客气了,在下祖籍燕京,初来香江发展不久。日后还望二位前辈多多提携。”

    “竟是来自内地燕京?”李家成闻言瞳孔微缩,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若有所思地低语:“能在香江有如此根基,莫非.”

    包宇刚闻言内心也是一震,这年头内地来香江的都是些一般社会底层人。

    而像刘述栋这样一来香江就翻江倒海、过江猛龙似的,这能是一般人吗?莫非他是……

    显然,当时包李二人完全想岔劈了。

    想想也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七十年代,国内私人那能拥有如此庞大的资金,更何况刘述栋还声称他是来自燕京。

    两人交换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不约而同地收起了先前的轻视之心。

    他们意识到,觉得眼前这位年轻人绝非等闲之辈,必须重新调整策略。

    原本,他们俩打算凭借包李两家在香江根深蒂固的势力,联手对刘述栋施压。

    虽然刘氏集团的资金实力可能远超他们的想象,甚至可能超过包李两家的总和。

    但包李二人毕竟是香江商界的老牌势力,在这里经营多年,盘根错节的人脉网络和深厚的政商关系,绝非刘述栋一个初来乍到的“过江龙“所能比拟。

    你光有钱有什么用,有很多事不是有钱就可以解决的。

    得罪了他们这些H资,鬼佬都得掂量掂量,可况刘述栋他这个外来户。

    ……

    “刘先生,贵公司也对'九龙仓'感兴趣?”闲话少说,李家成忍不住道出了目的。

    “原来如此!”刘述栋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心中顿时豁然开朗——他终于明白李家成二人盛情相邀的真实意图了。

    事实上,刘述栋近期在资本市场的一系列动作,包括暗中吸纳九龙仓、和记黄埔、长江实业、港灯、置地、太古、中华煤气、国泰航空等香江蓝筹股。

    这些背后都离不开一个人的运筹帷幄——他的大哥,刘氏家族的掌舵人刘之野。

    早在布局之初,刘之野就特意叮嘱过刘述栋:“九龙仓、和记黄埔、长江实业这几家公司的收购要格外谨慎,务必留意包宇刚、李家成这些香江H资巨头们的反应。”

    这番意味深长的提醒,如今想来大哥刘之野竟是如此精准地预见了今日的局面。

    刘述栋洞悉了包李二人的真实意图,嘴角扬起一抹从容的微笑,不疾不徐地说道:“既然二位问起,我也不妨直言。

    我们公司确实对'九龙仓'很感兴趣。

    依我看来,当前'九龙仓'的市场价值明显被低估了,这家企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未来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果然,英雄所见略同!眼前这三位商界精英个个都是明眼人,谁都不是省油的灯。

    包宇刚微微前倾身子,眼中闪过一丝精明的光芒,谨慎地试探道:“恕我冒昧,不知贵公司对'九龙仓'是志在必得,想要完全掌控,还是仅作财务投资?”

    刘述栋闻言,嘴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不紧不慢地反问道:“哦?若是控股当如何,若是财务投资又当如何?”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眼神中透着一股跟年龄不相符的老练。

    李家成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刘先生,实不相瞒,我们李氏家族对'九龙仓'这块肥肉也是志在必得。

    不过眼下形势微妙,三家同时出手难免会引发一场恶战,到时候不仅伤了彼此的和气,更可能让那些虎视眈眈的外资坐收渔利。

    依我看,不如我们三家就此联手,共同对抗那些外资鬼佬们如何?”

    “这个提议倒也不是不可行,只是'九龙仓'这块肥肉,我们三方都虎视眈眈,具体该如何分配利益才妥当呢?”刘述栋微微蹙眉,语气中带着几分犹疑。

    李家成嘴角噙着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继续试探道:“刘先生,据我所知,贵方对'和记黄埔'似乎也颇有兴趣?

    甚至连我们'长江实业'也在你们的布局之中?”

    刘述栋瞳孔微缩,握着茶杯的手指不自觉地紧了紧。

    他原以为“刘氏海外投资”行事已经足够谨慎,没想到还是被李家成这只老狐狸嗅到了蛛丝马迹。

    这些在商海沉浮多年的地头蛇,果然个个都是人精。

    既然底牌已被看穿,刘述栋索性放下伪装,坦然道:“李先生果然慧眼如炬,确实如此!”

    “李家成面带真诚的笑容,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刘述栋:“刘先生为人光明磊落,实在令人钦佩!能与您结交,实乃李某三生有幸。不知刘先生意下如何?”

    刘述栋会心一笑,从容回应:“承蒙李先生抬爱,能与您和包先生相交,是在下的荣幸。”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睿智的光芒,“不过朋友归朋友,生意归生意,公司利益这块,恕我直言,还是要公私分明。”

    包宇刚闻言爽朗大笑,豪迈地拍了拍刘述栋的肩膀:“好!刘先生果然快人快语。

    从今往后,您就是我包家在香江的座上贵宾!”

    李家成趁热打铁道:“刘先生,包先生,我有一个方案,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愿闻其详!”

    “好,我是这样想的,……”

    原来李家成的计划是,“九龙仓”让给包宇刚来主持,“和记黄埔”让给他李家成来主导。

    为了平衡各方利益,他们特别为刘述栋设计了一个补偿方案——让“刘氏海外投资“同时持有“九龙仓“、“和记黄埔“以及“长江实业“三家企业,成为第二大股东。

    这一精妙的股权安排不仅实现了三方共赢,更创造了多重战略价值:首先,通过交叉持股有效避免了三家竞争带来的内耗;

    其次,也可降低收购过程中的三方各自的资金压力;

    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强大的刘包李三家联盟,为今后对抗Y资竞争构筑了坚实的防御壁垒。

    对于这个方案,刘述栋欣然接受。

    事实上,他最初的诉求就并非谋求控股权,而是进行财务投资而已。

    刘述栋不糊涂,不会为了追求控股而控股。

    因为即使控股了这三家公司,他也不保证能比包李做的更好。

    另外,这样还有个好处,与包李这些H资巨头们建立更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可以让让“刘氏海外投资”更好的扎根香江。

    而这,才是初来乍到香江的“刘氏”最为需要的。

    据李家成说,几年前就已经得知怡和集团虽然是九龙仓的最大股东。

    但实际上,他们的股份并不超过两成。

    另一方面,九龙仓拥有大量土地,随着地价升值,九龙仓的真正资产值肯定会越来越高。

    可是,九龙仓的股价却没有什么变化,因此,九龙仓的实值早已远远超过了它的股价。

    据李家成估计,就算九龙仓股价暴涨五倍,也依然是值得投资的项目。

    李家成心里已经盘算清楚,只要及早取得九龙仓足够分量的股权,便可以抢走怡和对九龙仓的控制权,然后再把九龙仓持有的土地好好发展,以此必然会获得巨额利润。

    李家成包宇刚、刘述栋三人,他们目前已持有九龙仓将近45%的股份。

    由于他们不断收购买入,所以已经使九龙仓的股价升了两倍,由原来的每股10元升到每股30元。

    但是,股价有这样不正常的升幅,怡和可能已经注意到了。

    如果怡和进行反收购,以高价回收股票,他们三人有可能会失败。

    因为论到财力,他们三家还远远不能和这些Y资匹敌。

    更何况,李家成正在打“和黄之战”,想收购还是英资的和记黄埔,已经分身不暇了。

    因此,李家成需要一些有实力和Y资打“九龙仓之战”的盟友。

    客观地讲,李家成如果只是为了赚钱,那他大可以在怡和进行反收购时,抬高股价,然后大举沽货,赚上一大笔;

    但李家成志不在此,他的目标是要动摇Y资在香江的地位。

    而令华资有发展的空间,如果他取和黄,包玉刚取九龙仓,刘氏再在背后潜伏。

    到那时,香江的商业势力必然会重新划分。

    李家成的想法与包宇刚、刘述栋这二人是不谋而合。

    当前,他们最大的敌人就是Y资们,不能祸起萧墙,自己人先乱了阵脚。

    刘述栋惊叹于李家成这样的大手笔,那并不单是赚钱那样简单,而是对现有Y资巨头的挑战乃至挑衅。

    不过,在商言商,这也是有巨利可图的生意。

    因此,刘述栋在脑子里快速思考利弊后,果断答应了李家成的建议。

    经过这一次相谈,刘包李三家就此初步建立了联盟关系。

    为了加深合作,互通有无。

    三人又秘密聚会几次,最终谈妥,还建立了一三家联合的交流机制。

    不久之后,李家成把持有的九龙仓股票全部卖出,让包宇刚暗中买入。

    李家诚在这桩交易中只赚了纯利5000万。

    怡和原本注视着李家成的收购动向,但见他把买入的股票尽沽,以为李家成只为赚钱。

    虽然这时还有人暗中有大量买盘,但怡和大班却没有料到还有一个包宇刚,以及更隐蔽的刘述栋。

    (本章完)


  (https://www.2kshu.com/shu/8004/1284010.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