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103章、此剑斩不臣,夷背逆,诛谗佞

第103章、此剑斩不臣,夷背逆,诛谗佞


  朝阳的红光照在宁远卫的官道上,两旁是手持长枪护卫的红笠对襟甲士。无数士兵聚集在校场上,他们目光不时投向官道,据说今天朝廷的安抚到了。

这次要补欠饷了,就该闹一闹,家里早揭不开锅了。

可惜腿脚不争气,距离太远,抢宁远卫的时候没跟上。那些商铺早被扫了无数遍了,连点汤汤水水都没喝到,还背了个罪名。不过,大伙是不怕的,法不责众,整个宁远卫都闹了,总不能全砍了吧。

带头的都跑了,处罚不到我们的。就是那个射巡抚有点过份了,估计需要几个脑袋当替罪羊。卫所中军那帮家伙最可疑,没看中军吴国琦、彭簪古、左良玉全被绑在校场上。

就是不知道今天是先看砍脑袋,还是先发银子。士兵们的目光不时瞟一眼检阅台上,那里袁大督师的王命令旗都摆了出来了,不知道打得打不赢钦差大人的尚方宝剑。

赵总兵,何副将,郭兵备,苏推官等一众文武,环绕在袁都督身后,俱是神情严肃,唯有两人面色惨白,腿脚不稳。处置结果大家其实已经知道了,没看这两个人身后都有人跟随,实际就是拘押了。

那是宁远总兵官朱梅,宁远通判张世龙。

朱梅作为宁远最高军事长官,宁远全军哗变,罪不可恕,虽然他辩解被乱军所执,但中央根本不认。

京中刚发生的事,阳武侯薛濂是五军营右督,他手下的兵被儿子带去打皇店,人家才是真正全程不知情,却依然是主犯,自己认罪上吊。

朱梅不想连累家族,就只有候斩一条路,他的命可没有阳武侯值钱。可是大明朝何时怎么刚了,前线总兵都说斩就斩了。

张世龙作为宁远通判,负责的是钱粮、军储、文书。

士兵哗变,先斩粮官?这TM是曹孟德的手段,太后、监国,你们这是让陛下不仁啊。

刘阁老,孙阁老,下官也是东林后进,你们怎么不出手帮帮忙?

老子只是日常分润,银子又不是我一个人拿的,其他比我拿得多的人多了去了,凭什么只砍我一个。

再说,户部本来就没有拨够,欠饷又不是我的原因。

你们这帮人就看着老子被砍,没有应对?继续兵变啊,变到太后、监国什么的通通害怕。

不怕老子将你们全供出来?唉,人家真不怕啊,内阁大佬都心知肚明的。

张嫣你这个妖女,朱由检你这个贼王,你们这是祸乱朝纲。等着吧,等陛下长大,看陛下砍不砍你们。监国、摄政,取死之道。

锦衣卫前导到了,袁崇焕闭着眼睛点点头,何可纲代表袁都督赶紧出去迎接,交涉,安排。

随同钦差来的还有一只军队,据说装备的是新六卫淘汰的火铳,相当精良了,这中央是已经多不信任宁远了?

不过马世龙还是老熟人,虽然是出身宁夏那边,也是孙阁老的爱将,也干过山海关总兵,这次接手宁远,大家都能接受。

骆养性带了足足两个锦衣卫千户,阵仗是相当的大,看得何可纲嘴角直抽抽。

“骆督,久仰。在下何可纲,奉袁都督之命前来迎接。”何可纲率先抱拳行礼。

骆养性含笑还礼,“骆督可不敢当,回去我们卫督还不得给我小鞋穿,何副将叫我太如即可。我们要不还是先办公务吧?”

“当然。熊少司马何时能到?”

“应该还要半个时辰。我这里只带了部分钱银,倒是没什么,主要是要先控制两个要犯。要不,我先去拜见袁都督?”

“好,朱梅和张世龙其实已经控制起来了,移交你们最好。请。咱们先办完正事再说。”至于再说什么,走辽东的钦差都懂的。

半个时辰其实很短,就一个小时。

车马粼粼,并不太精神的红袄战兵一队队进入校场,在锦衣卫提前划好的地方集结布阵。长枪林立,刀盾齐出,火铳亮膛,战马嘶鸣,他们护卫着一辆辆银车进场。

他们的威慑力其实不够,主要是沉重的银箱太吸睛了,宁远卫没有人在意他们,目光穿过他们的阵线,全部投放在那一箱箱红漆木柜上。

真好,这是世界上最好看的颜色。“皇上万岁。”有人已经忍不住高呼了。

皇上万岁,皇上三岁。你们这群贼兵别过来啊,老子真会开火的。

不是你们乱来,老子在顺天府吃香喝辣的,怎么会来这里受苦。一群贼娘养的,敢过来看老子砍不砍你。

袁崇焕没有理会两方人马的紧张与雀跃,他亲自率众迎出了辕门后的仪门。

大红官袍下的身躯依然挺立,但六梁冠下的面孔却十分凝重,长须在微风中有些凌乱。

他倒不是对中央权力布局一无所知的小官,他清楚的知道小皇帝掌握有部分的实权。但现在的大明中央很混乱,外朝根本看不清。

内阁当然有权力,但刘一燝的天工院也丝毫不弱。被刘一燝赶回后宫的张太后要说就此失势,鬼都不信,反而任太后是扶不起的阿斗,基本没有影响。信王监国,肯定也能决断一些事情,但背后又还有三王辅政,三王掌控的宗人府还可以说是制衡,但侍中司明显不是摆设。

圣旨肯定也当然是皇帝的圣旨,但到底哪方搞出来的,袁崇焕也有些迷茫。

毕阁老的能量这么大吗?他这是公报私仇,师相为什么不阻止?

尚书变侍郎无所谓,试督师是谁发明的官制?这样一搞,我还怎么掌控辽东局面?

宁远这边,除了新来的马世龙,全部都加了个试字,试参将,试千户,试百户,试总旗,试小旗,还好没有试小兵。试你们大爷的试。

全员扣一个月的饷,户部就能补齐半年的欠饷了?辽东不止宁远啊。

熊明遇骑着马,旅程有点颠簸,神色有点憔悴。他在辕门下马,冲袁崇焕拱手深鞠一躬。

“奉敕巡察,参见部堂。”

部堂二字好讽刺,一会宣完旨就不是了。袁崇焕没有计较,躬身还礼,不过是浅躬。“钦差辛苦了。”

熊明遇侧身,身后两名飞鱼服大汉,一人手捧剑匣,一人绣春护卫。“请部堂验王命。”

袁崇焕低头拱手,身后亲兵上前,看了看剑匣封印,回身对袁崇焕点头。

袁崇焕这才放松神情,露出微笑,“良孺兄一路辛苦了。士兵已经聚集,咱们先办公事,直接校场宣旨吧。”

“也好。多谢元素。”熊明遇点点头,跟在袁崇焕身后缓步上了校场阅兵台。

熊明遇目光在王命旗牌上停留了下,案上蓝旗“令”字有点刺眼。他招来锦衣卫,直接摆上兵器架,将尚方宝剑居中安放,侧身而立,看向袁崇焕。

袁崇焕嘴角苦笑,摆袖挽起前襟,对剑跪立,身后文武和场中士兵全部对剑跪立,跟着袁崇焕一起磕头施礼。

熊明遇长出了一口气,上前挽起袁崇焕。“都督请起。”一次见面,换了三种称呼。

袁崇焕实际并不想起,因为马上还要跪。“那就请圣旨吧!”

熊明遇点头,看向东厂副督纪用。

宁远是纪用发迹的老地方,他凭借宁远的战功进入乾清宫,成为天启帝的身边人,才有了一路晋升。

袁崇焕也是纪用的老熟人,不过两年,但再来此地已经是物是人非。

互相点头致意之后,一切都在不言中。纪用上前,打开圣旨,看到场中全部跪倒,清了清嗓子开口。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整个校场哑雀无声,这是大明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处罚,没有一个人逃脱。法,责众了。

没有预想中的对立,袁崇焕平静的磕头接旨。

祖大乐跪在人群中沉默,他心中也没有反抗皇权的念头。朱慈炅以为的心理战没有发生,就没有人想过对抗,都跪了。

但祖大乐起身的瞬间,目光不自然的望向了北方。

熊明遇拿起了尚方剑,在所有人的目光中拔剑,阳光照耀下反射的光芒特别刺眼。

他看向远处被押跪着的朱梅,张世龙,冷冷的挥剑。

“斩!”


  (https://www.2kshu.com/shu/39810/49600512.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