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文学之道
推荐阅读:天师:枪上刻符箓,子弹点朱砂 被女神捡走后,她们都后悔了 有病吧!刚毕业,御姐教师找上门 重生九零:不做老实人 公主命公主病 我生来就是为了爱你 辰心向南 服了!禁止影后夫妇随地大小演! 炼蛊疯仙 搬空皇城,囤满粮!流放心不慌!
听到李讲的声音,许多人面面相觑,彼此的眼中皆是震惊之色。
要知道,这可是万人级别的授课啊。
现场没有一个人简单的,修为再次也在洞天境之上,而像周雪真,更是一位行事低调的圣人!
可以说,就算是圣人,面对这种场合,也不敢铤而走险,生怕糟蹋自己的名声。
至少第一节课,会选择自己最有把握,最出名的成名之作来进行传授。
而李讲,选了一篇没人听过的作品也就罢了,居然还是未完成的初稿?
此刻,就算是老师也很震惊得说不出话。
就算是自信,也不能这样做吧?
“简直是胡闹!”一位性格比较古板的老教师面色一沉,低声道。
没有几个人敢出言附和的,但也皱起了眉头,暗自摇头。
很多人认为,李讲太托大了,这一步棋走得很险,还是吃了经验太少的亏。
他不知道,在洛阳学宫,教师的授课若是乏味无聊,上课的学生,是拥有可以随时离开的权利的!
这代表着什么,不言而喻。
试想看,若是教着教着,底下的学生走了大半。
那算个什么情况?
绝对的颜面无光啊!
没有任何教师,希望自己的课堂上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对谁都是一种沉痛的打击,等同于自身的能力遭到否定。
“张先生,李讲这还没拿出作品呢,你这么着急生气做什么?”
“是啊,年轻人有年轻人自己的做法,我们这些老东西,就坐在一旁看吧。”
“毕竟是李镇国写的,老张头,他既然敢拿出来,想必是有自己的道理在的,万一是一篇镇国呢?”
不过,还是有人对李讲抱有信心的。
他们认为只要是李讲写的,哪怕是尚未流出,名声不显的作品,必然也有可取之处。
否则,他也不会就这样随意拿出来。
张森被一众同僚堵得哑口无言,心中忍不住感叹。
这就是作品养人啊,哪怕李讲年纪轻轻,资历尚浅,只要有那些成功的作品在,就永远有人相信他,觉得他做什么都有自己的道理。
有人举手,示意有问题要问,李讲点她起身。
这是位明眸皓齿的少女,与李讲对话的时候,脸颊红扑扑的,
“李师,敢问您要传授的,是哪家的作品?还是说只是普通的诗词歌赋?”
“非圣道学说,非诗词歌赋,只是一篇儒学。”李讲说道。
这个世界,没有孔孟,自然也就没有儒家圣道。
不过,凡是与圣道学说无关的,皆可以归类到“儒学”的之中。
人们听闻,不少人顿时流露出失望之色。
因为,儒学虽然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但往往又代表着不够突出,没有鲜艳的特点。
当今天下,无论是阴间还是人间,儒学的地位都不算高,被世人所认为是一种过渡。
一旦进入蕴灵境,几乎所有读书人都会顷刻抛弃儒学,转而学习圣道学说。
因为只有拥有一技之长,读书人的战斗力才会飙升。
“世安侯还是聪明的。”一位老教师道。
圣道学说的专业性,导致了其学习注定存在门槛。
所以,无论李讲要讲授的是兵家、法家还是小说家等等。
只要是圣道学说,即便不少人是冲着李讲这块金字招牌而来,上课的时间长了,自然而然会有一部分人感到无趣,起身离席。
而儒学就不同了,虽然帮助不大,但有容乃大。
无论学习的是哪一家的圣道,都不耽误学习。
所以,只要李讲的作品质量够硬,本人的讲学水平又没问题,必然可以留住六成以上的学生。
要知道,一万人的课堂,最后能剩下六千人愿意学习,已经算是一个极高的数字了。
底下的学生讨论了一段时间,又有人举手,这一次特别多,放眼望去密密麻麻。
李讲随意挑了一位男生。
“李师,学生有一疑问,儒学作品相比于圣道作品,各方面中庸,表现平平,既无法在战场上杀敌,也无法造福于百姓。”
少年面对李讲不卑不亢,沉着说道:“敢问李师,如此珍贵的开课机会,为何要选择儒学,作为第一天的课程内容?”
听闻少年的一番话,不止是学生,就连老师都在暗暗点头。
这个问题,可谓是问到点子上了。
李讲笑道:“这位同学,你叫什么?”
四周响起小范围的哗然声,一些人的眼神当即就变了,羡慕无比。
被李讲在这么多人面前询问姓名,摆明了就是看中才华,是千载难逢的扬名机会。
果然,少年先是没有预想到的一怔,紧接着眼中闪过大喜之色,忙不迭地行礼。
“学生窦世宁,见过太师!”
“你问的很好。”
李讲肯定了他,随后话锋一转,道:“不过说的不对。”
窦世宁没有想到李讲居然会这样说,下意识的问,“李师,敢问何处不对?”
“几乎所有,都没说对。”
李讲看向他,说道:“我刚听闻你以‘中庸’来形容儒学的时候,还是一喜,可转眼间就听到你补上一句‘表现平平’……”
“这是第一个不对,在我看来,中庸之道,不是贬义词。”
窦世宁嘴巴嗡动,上下开合,很纠结,欲语还休,最后还是没说。
“第二个不对,便是你所说的‘无法在战场杀敌,无法造福于百姓’。”
李讲说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就像你不能要求一位将军去救死扶伤,你怎么可以就这样随意否认儒学的优点?”
天地间灵气汇聚,李讲的声音就像是钟波一般,朝着远方涤荡传递。
整个洛阳学宫的空气都仿佛清新了,每一个人都觉得心旷神怡,神清气爽。
“鸣县真言!”
“不愧是李镇国,这样的真言,张口就来,真不可思议!”
没有几个人不惊叹的。
因为举手投足,言行举止之间,轻易引发天道共鸣。
那是只有身合天道,超然脱俗的圣人,才能做到的事情。
李讲才四极境,便有了圣人的气度与趋势,这本身就说明了他根基牢固,不同凡响。
在座的学生,无一不流露出思考的神色。
周雪真忍不住道:“那太师认为,儒学所长,在何处?”
“儒学的长处,在于可以夯实文道的立身之本。”
“文道的立身之本?太师认为,文道的立身之本是什么?”
“文道文道,顾名思义,文章之道,文学之道!”
(https://www.2kshu.com/shu/7694/1283928.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