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大明重启:年方三岁,登基称帝 > 第97章、兵部三巨头

第97章、兵部三巨头


  宁远兵变是什么性质,朱慈炅再清楚不过了。

但这次的宁远兵变和朱慈炅知道的不一样,不完全是讨饷,而是兵痞引起的,甚至可以说朱慈炅才是罪魁祸首。

从新六卫被淘汰的一百多人回到了宁远,几个千户官都不要他们了,人早已经补满,没钱养太多,当不了家丁。

作为强兵的他们在北京被裁汰就算了,回老家居然连家丁都不能当了。那就闹事,被歧视的川兵和楚兵因为欠饷很快被他们煽动起来了。

不过这次远没有十三营的规模,毕自肃和朱梅也没有被抓。毕自肃身份也不一样了,有个阁老哥哥,几个将官都信任他,听他的。

闹事的主持者,主要是想趁乱捞一笔,然后逃之夭夭,谁让连家丁都不让人当的。

毕巡抚大手一挥,镇压。

然后他先被人镇压了,后背一只冷箭。

镇压者和被镇压者原本是一起的啊,你叫他们互相砍?也不知道他怎么来的脑回路,宁远彻底乱了,前所镇,绥中镇,广宁前屯卫,宁远城。

毕自肃之死,没有人知道是谁干的,但肯定是镇压一方。于是集体变成被镇压一方,连原本没有动的祖大乐也跳反了,朱梅也怕,主动让兵变者把自己绑了。

事情变大了,宁远彻底失控,而且没有人敢出来安抚,远比朱慈炅知道的还大条。袁崇焕也不敢单骑平叛了,老老实实的等着赵率教,带着大兵押着钱银才敢去。

等袁都督到了,肇事者早已经跑得一个不剩,而且他喵的不是落草为寇,而是叛国跑后金去了。

当然袁都督这次也没好意思要求集权,所有罪过都推给死人,管你是不是阁老的弟弟。

朱慈炅知道具体细节已经是四天以后,然后无语他爸给无语开门。这很大明,而且影响远胜朱慈炅知道的宁远兵变。

那个宁远兵变除了一帮人丢了官帽,整体还是和平的,当官的被揍,老百姓喜闻乐见。这个就一言难尽了,很多商户军户自己都被抢了,老百姓骂声一片。甚至后金压上一波,说不定宁远就直接跪了。

朱慈炅知道的宁远兵变的节奏是,川兵楚兵闹饷,绑了官员,揍了毕巡抚,让毕巡抚羞愧自杀,袁崇焕单骑平叛,要求取消设置巡抚,锦州闹饷,蓟镇闹饷,袁都督成为完全体,砍毛文龙,己巳之变,砍袁崇焕——大明玩完。

宁远兵变是大明辽东体系崩溃的标志事件。但朱慈炅不一样啊,郭允厚还在,辽东银饷没缺过,虽然不是满饷。那怕太仓跑老鼠都优先满足他们,况且现在太仓有钱,崔太仓狠狠的补了一口血,为什么还会兵变?

朱慈炅限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原来自己还不如皇五叔呢。

接下来锦州闹饷,蓟镇闹饷还会不会来?银子能不能搞定?难道要大撒币?问题是这是个无底洞啊。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一种难以言说的紧迫感和焦虑感瞬间就压在了朱慈炅稚嫩的双肩,早餐的那点苦味已经不能叫苦,紫禁城内所有狗屁倒灶的事统统滚一边。

刚刚上任的大司马阎鸣泰带着魏云中,熊明遇再一次来到天工院。

他上次来这里,是三天前。他向朱慈炅献上了,“收缩防御,量力而行,列岛为城,困敌锁辽”的辽东方略。

他主张辽东不能继续投入了,军事上应该量力而行,收缩防线,同时在岛上布置反击力量,对后金进行经济封锁。

朱慈炅对他刮目相看,这是一个有战略眼光的家伙啊。同时也终于知道为啥他不受待见,名声烂大街了,连三岁小孩都知道他鼻涕虫的雅号。

你这是要挖辽东那群明贼的根啊。

以山海关为左手盾,以海路为右手剑,这其实很有战略眼光,至少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不是把泱泱大明当成不可侵犯的天朝上国,很有大明现实的考量。

关键是,他很还看重海军,提出要造能装红夷大炮的大船,海路运输成本将大大降低,反击的力量将迫使后金不敢轻动。

朱慈炅对他很满意,大司马的位置给他了。

当然,朱慈炅也知道,阎鸣泰实现不了他的战略,内阁的孙承宗就是压在他头上的大山。

而且,所谓的“左手盾”也是笑话——大明防线太长了,处处漏风。你拿透明块玻璃也能当盾牌,又没有防弹钢化,一碰就碎啊。

所谓的“经济封锁”,你封锁吧,再封锁几年,鞑清啥都有了,他们也是中国人啊。对付中国人,绝对不能用封锁这招。

你越封锁,蝗商们越兴奋,到时就不是八大,而是无数大了。搞经济战,老阎你退下,这是朕的专长。

你觉得多造战船,造大战船可以搞定建奴是吧,朕也是这么想的,求同存异嘛。军费那么多,你要拿点出来造船好啊,越多越好。就凭这一点,活该你当大司马,朕挺你。

或许,阎鸣泰不是什么大才,但绝对是被历史低估的人物。有点眼高手低也不要紧,中央官员要的就是眼高,又不需要你亲自到地里刨食,更何况阎大司马放得下身段啊。

可惜,阎鸣泰出门没有看黄历,他上任选了个最烂的时候。

崔呈秀一出事,兵部这个烂摊子瞬间垮了一半。

魏云中一个人顶不住,头发都愁掉了好多,熊明遇这个右侍郎比阎鸣泰也就早两天从南兵部调来。

两个侍郎其实都多少有点看不上阎鸣泰,不过有了主心骨就是好,管他呢,有人在前面扛雷不好吗?比如,宁远这破事。

大司马带着两个少司马在大会议室遇到了刘一燝,连忙施礼。

刘一燝点了下头算是回应,手中书写不停,不知道在忙啥大事。

“记得不要超过半个时辰,这是张景岳和任太后的吩咐,别逼老夫进来拎你们出去。汝玉,把沙漏给他们摆上。”

啊,现在见皇帝都控制时间了吗?这就开始了?刘阁老你有点不讲武德了哈。话说张景岳是谁?和张太岳什么关系?兄弟吗?这么牛逼。

三个人被田维章引进后殿,有些傻眼,皇帝还在接见人,那我们时间不白白浪费了吗?

“阎卿,魏卿来了啊,这位是熊卿吧?”朱慈炅不管内心如何,至少面色是沉静的,多少进步了一点。当然还远远做不到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生死不从于天。

“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位司马集体下拜。这地方,御书房啊,太高大上了,三个人都是第一次来,连阎鸣泰都只捞到过御花园接见。

“免礼,入座吧。给你们介绍下,孙传庭,朕的军事参谋。”朱慈炅很随和,他的御案上放着的事《大明九边布防图》。

小字辈的孙传庭向三位司马抱拳点头。

把朱慈炅看得一愣。百谷兄,你干嘛?以为自己是皇帝亲信了,对面三位是我大明司马诶,鞠个躬你会死啊?阎大司马是阉党嘛,你东林你了不起,活该你大半年找不到工作。有刘一燝撑腰了?人飘了?这家伙要限制使用,好好打磨下。

阎鸣泰并不介意,同样微笑抱拳。“幸会。”转头面对朱慈炅,“皇上,臣等是为宁远之事奉诏前来。”

朱慈炅点点头,“嗯,先坐。田伴伴,上那个新茶,熊卿应该还没喝过吧?唉,名头坏了,卖不动了,你们帮朕消化点。”

三个人都觉得皇帝亲近可爱,自然的放弃了拘谨,听旨入座。

不过三个人还是有区别的。

魏云中天启时代就是兵部左侍郎了,“边才”甚得天启帝赞许。

天启振作那会,他就出入过乾清宫,知道早慧的奶娃太子,还逗过他。

朱慈炅继位后,除了有半个月巡边,他几乎经历了朝中的所有事。

他深刻领悟了啥叫天生帝皇,你要真觉得皇帝可亲可爱,小心天子剑下一个斩的狗头就是你的。

阎鸣泰从蓟辽督师的位置上退下来,几乎就相当于赋闲了。

只有少师的加衔,兵部尚书都被孙承宗找理由给捋了,黄立极又在督察院给他找了个官品。他都不用上朝的,没人理他。

除了三天前,他只在登基大典上见过皇帝。

但是传说比现实往往更恐怖,在皇帝面前那叫一个如履薄冰,坐了和没坐一样,挂了点屁股尖尖。

熊明遇可不知道这些,江南那边的传闻五花八门,结论是都不可信。

刘阁老把皇帝夸得跟一朵花一样,圣人在朝啊,致君尧舜上,还不赶紧过来。

一见面,果然,皇帝好聪明可爱,哎呦,臣的亲亲皇帝陛下啊。

本官精通天文地理,其实也可以做帝师的。

皇上,臣有《则草》一书,研究天文历法,自然地理,陆地海样,西洋人都喜欢抄臣的书。

皇上,天体物理要不要了解下?


  (https://www.2kshu.com/shu/39810/49608255.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