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看书屋 > 家祖左宗棠 > 第401章:战争的帷幕

第401章:战争的帷幕


  九月二十二日,柏林

  作为__主义领袖国家以及世界第二工业强国的首都,即便在物资管控时期,柏林依然保持着繁华与辉煌,幅绸、字报,张贴在大街小巷。

  不久之前,最高人民委员会授意成立了人民武装力量委员会,取代国防部等领导战争时期的武装力量。

  而武装委员会所面对的第一项内容便是“莫斯科”计划,在数个小时的战前审议中,所有参与“莫斯科”行动的陆海空高级将领都依次陈述了自己的观点,等待着最高委员会的命令——

  「战争的序幕已经被拉开,伟大的革命即将到来,只有完成这次行动,我们才能保护德国人民的利益和安全。」

  「行动的成败取决于陆军、空军和海军的素质,以及指战员的决心。」

  「主要区域的制海权仍然会在英国海军手中,同志们,我们必须抱定最坚定的决心和最大无畏的勇气对待这场战争,顽固邪恶的帝国主义永远不可能是我们的对手!」

  在稍早的一段时间里——

  联合远征军司令部向内阁递交了报告,随后规模庞大的皇家海军舰队从设得兰群岛以及本土的多个港口起航。

  数以千计的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登陆舰、运输船出现在广阔无边的大海上,满载着数万英法联军接连通过了斯卡帕湾,随后是北海……

  在英国的史塔西特工察觉到了情况,十分明确的判定英国人和法国人已经开始行动了,而不久之后,从英国沿海波捉到的高频电波也证明了这件事。

  英国人似乎没打算遮掩。

  在获悉消息之后,武装委员会立即行动起来,开始将各项计划下发给参战部队。

  潜艇部队是最先动起来的,他们需要紧随着英军行动,在基尔港的海军基地码头上,水兵们迎着赤红的夕阳,鱼贯进入潜艇,沉入深深的黑不见五指的海底,在斯堪的纳维亚的长夜中将敌人埋葬。

  “状态良好,输油管压力稳定。”

  “提高转速。”

  “是!指战员同志!”

  “主机定速,校对罗盘,前进三。”

  车钟上的指针划到前进三,在轰鸣声中,两台1400匹马力六缸四冲程柴油机迸发出了强劲的动力,VIIB型潜艇驶离了码头或洞库,在身后留下了雪白的浪花。

  残阳如血,而狼群早已准备好开启这嗜血的战争。

  9月23日早晨,当秘书室将台尔曼的信递给左念微时,他才知道德国人已于昨日晚上行动了。

  不得不说,德国人还是挺聪明的,将这种不太重要但又机密性相当高的情报主动透露给对方,这显然能够展现己方的坦诚。

  德国人怎么行动左念微倒是不太关心,具体的战例战事,交给总参谋部的那些人就好了,左念微只需要最后的汇总与战争的结果。

  现如今,各方都在为几个月后的东征做准备,这场战斗的难度远低于纸面对比,军方自然是不希望日本负隅顽抗的,但也不希望日本直接投降。

  倒不是军队跟日本有仇,实际上,本位面绝大部分人对于甲午的定位仅仅是“藩邦作乱”,支持对日作战的大部分非专业人士也大多是抱着“朝贡圈”的上国思想,也往往带有一些国族主义。

  军方更多的是希望能够借日本之手实验一些新战术,未来国防军依然有可能与美国在太平洋上兵戎相见,提前做个预习还是很好的。

  考虑到日本部分军队的素质还不错,日本列岛适合登陆的地区比较少,基本只有东京平原和九州岛南部两处,活动范围较小,还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

  既然是登陆作战,在总参谋部参与分析时,左念微发现当今还没有两栖作战指挥舰这种东西。

  因此,左念微立即下令改装一艘专用的两栖作战指挥舰,以最大化提升登陆时的作战效率。

  历史上,这方面的先行者是英国人,早在大战之前,皇家海军就已经认为两栖作战行动应该由一艘大型战舰负责总指挥。

  然而,他们也意识到这样兼职其实不太妥当:

  首先,大型战舰地位重要,也是海战中的支柱,如果海面上出现敌情,那么这艘战舰是参与海战,还是继续指挥呢?

  这显然很难抉择,不确定性太强。

  再者,战舰的战情室空间有限,一般也只有十几到几十平方米不等,即便是大型战舰的战情室,也无法同时满足海战指挥和陆战指挥。

  虽然两个职能并不会一同出现,但设备是要占位置的,尤其是两栖登陆战,实际上是非常吃设备的,而她们显然无法容纳足够多的设备。

  所以,英国人就设想建造一级“指挥部舰”,但由于严峻的战争局势,最终无力开工。

  这剧情怎么这么眼熟?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也属于是带嘤特色了......

  不过,英国人还是改装了一艘商船,作为指挥舰。

  这艘船出现没多久,一名美国海军少将便来摸“英”酱过河了,看到之后立即推动了本国两栖指挥舰的设计建造。

  最后的成果就是以C2标准货轮为基础改建的阿巴拉契亚级两栖指挥舰。

  后世著名的蓝岭级两栖指挥舰便是继承阿巴拉契亚级指挥舰二号舰的舰名,冷战期间,已经比较成熟的蓝岭级指挥舰可以在两栖作战中提供战场通讯中继、情报分析、电子对抗、指挥决策。

  在指挥舰的组织下,部队的反应速度、决策能力和沟通效率都得到了跨越式的增长。

  不过,现如今的指挥舰自然还是做不到这些的,以现如今的技术,只能竭尽所能的在里面塞一堆电台收发机和优秀参谋人员了。

  不过,由于美日双方各自的缺点,二战中太平洋战区本该大放异彩的登陆战也未能展现出自己的风采,日本的国力根本支撑不起这种高精度的复杂的海陆空三位一体联动作战,殊为可惜。

  而本位面就要好多了,有左念微的亲自推动,海军部也十分认同这一决定,因此行动十分迅速。

  左念微提出的舰船基本要求是标准排水量在8000吨上下,最大航速达到20节。

  既然是要检验其效能,海军部自然是希望其越快服役越好,因此选择用现有舰船进行改造,可供选择的船型也很多:

  差一点的可以选几种军民两用快速货轮,吨位合适,空间较大,航速18节左右,相比于民船,它们大多进行过增加水密舱、将三胀式燃煤蒸汽机换为油煤混烧锅炉和蒸汽轮机等强化,结构上也往往会使用更坚固的乙型结构钢,适航性和结构都还可以;

  或者选择客轮,航速更高,适航性更好,但结构上就有所不如了;

  好一点的则可以选择用高速运输舰来改装,就比如海军现役的澎湖级快速运输舰,航速可以达到23节。

  但海军倒是想一步到位,最终竟选择将一艘洞庭湖级水上飞机母舰改装为两栖指挥舰。

  这个配置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了,洞庭湖级水机母舰是国防军三十年代初研发的一型高速水上飞机母舰。

  水机母舰这个东西在航母出现后便迅速没落了,各国虽然依然建造了一些水机母舰,但却没有人建造高速舰,国防军最初是打算用该舰搭载大型水上飞机,以供舰队远海侦察所用。

  近两年由于雷达技术的发展,海军认为未来可以使用大型水上飞机搭载探索雷达,已实现先发制人的效果。

  洞庭湖级水上飞机母舰标准排水量1.2万吨,装备了四座重油锅炉和两座蒸汽轮机,最大航速29.5节,可以搭载22架双发水上飞机或3架四发水上飞机。

  不过,这个计划被左念微否决了,两栖指挥舰不仅要有大到足够容纳整个指挥参谋部的空间,还要尽量保持不显眼,因为她们呆在危险的登陆区。

  所以,最终海军选择了一艘八重山级快速运输舰,排水量9443吨,航速22节,内部装备有大量的设备,外面则装有吊机、布罗迪系统等设备,用于吊送交通艇、水上飞机和联络机等。

  舰艇内部有三大主要舱室:

  作战指挥室,与登陆行动有关的陆海空三军的参谋人员和指挥官将聚集于此,围绕着巨大的沙盘、地图、标图板指挥行动;

  作战情报室,用于接收、汇总、分析各方发来的信息,以最快速度完成处理,并提供给参谋人员和指挥官进行判断决策;

  作战管控室,负责实时跟进陆海空的态势,敦促、监督、评估各处战场、各个战斗的状况,并具备引导己方航空兵的能力;

  除此之外,舰上还有一系列辅助舱室:

  无线电监控室,负责以无线电测向、三角定位等技术手段搜寻、捕捉、定位敌方的无线电通讯;

  无线电音频过滤室,负责接收、过滤、评估并转交由音频无线电接收的全部信息;

  航空图片分析室,负责分析飞机航拍的照片;

  制图室,负责绘制、修改战场地图;

  印刷室,负责印刷战情简报、作战指南等小册子......

  舱室的设置已经比较完善了,但舰船本身还是有一些问题的,只不过现阶段还没有人注意到,但无伤大雅,战斗中慢慢完善即可。


  (https://www.2kshu.com/shu/15294/1284224.html)


1秒记住爱看书屋:www.2kshu.com。手机版阅读网址:m.2kshu.com